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的由來
起源一:由古代的月神崇拜逐漸演變而來。中國古歷把每個季節分為三個月,分別是夢月、中月、紀月,而農歷八月恰好是秋天的二月,所以叫做“仲秋”,農歷正月十五日農歷八月正好是秋天的一半,故稱“中秋”。起初,這一天被定為古代帝王祭月的節日,后來逐漸演變為“中秋節”這個名稱。
緣起2:嫦娥奔月的故事演變而來,也是我們最熟悉的。先是子孫射掉了多余的九個太陽,然后老天爺賞賜他一劑丹藥,讓他成仙。他舍不得妻子(嫦娥),將藥交給嫦娥保管。 8月15日,嫦娥服用仙藥登月。至于嫦娥為何服藥,有多種說法,在此不一一列舉。子孫懷念嫦娥。于是每年的這一天,嫦娥最愛吃的食物都會放在花園里,后來就演變成了風俗。也相傳人們聽說嫦娥化仙后,便在月下擺香案,祈求長生不老的嫦娥平安。年年如此,代代相傳,演變為節日。因為這一天是中秋節,所以人們稱之為“中秋節”。
起源三:由崇拜土地神演變而來。在農耕社會,農作物的豐收對農民來說非常重要,所以人們經常有祭祀土地的活動。過去有春播、夏收、秋收、冬藏。相傳秋收時節,農民要祭祀土地神,而農歷八月十五恰好是收割莊稼的時候,可能是這一習俗的延續。
中秋節習俗
月餅,每逢中秋節,月餅是必不可少的,它象征著團圓,寓意圓滿,是我們寄托親情的寄托。臨近中秋佳節,親朋好友互贈月餅,是親情的體現,也是社會關系的紐帶。網絡。每逢佳節之夜,全家人圍坐在香桌前切月餅吃。每個人都吃它們,這意味著它們是家庭的一部分,是群體的成員。
擺香案,中秋節也是拜月的節日,人們會擺香案,點燃香火,擺上水果、月餅等祭神。
賞月,這天月亮很美,由古代文人墨客首創,他們的詩文使這項活動逐漸成為一種習俗,這一天,全家一起賞月,謂之圓滿,一個人在外面賞月,會很寂寞。不管怎樣,在這一天,我們都忍不住要看看月亮。
中秋節簡介
望月共享這一刻——亞洲各國中秋風俗集錦
望月共此時,歡慶佳節相知相知。農歷八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中秋節。受中華文化的影響,中秋節也是東南亞、東北亞一些國家,尤其是居住在那里的華僑華人的傳統節日。雖同是中秋節,但不同國家的風俗習慣不同,各種形式共同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對美好未來的憧憬。
日本人中秋節不吃月餅
在日本,農歷八月十五日被稱為“十五夜”或“中秋月”。日本人也有這一天賞月的習俗,日文稱為“月見”。日本賞月的習俗起源于中國。 1000多年前傳入日本后,當地開始出現邊賞月邊舉行宴會的習俗,稱為“賞月宴”。與中國人中秋節吃月餅不同,日本人賞月時吃的是糯米團子,被稱為“月見團子”。由于這一時期恰逢各種農作物的收獲季節,日本人舉行各種慶?;顒右员磉_對大自然恩賜的感激之情。日本雖然明治維新后廢除農歷改用陽歷,但中秋節賞月的習俗在日本各地仍保留著。一些寺廟神社還在中秋節舉辦特別的賞月會。
越南中秋兒童唱主角
跟隨隨著農歷八月十五中秋佳節的臨近,商家之間的“月餅大戰”和“玩具大戰”讓越南各地的節日氣氛格外濃郁。與中國的中秋節不同,越南的中秋節是由孩子們玩的。市場上有各種口味各異的月餅,千姿百態的燈籠,色彩繽紛的兒童玩具等節日食品和玩具。孩子們的臉上寫滿了對節日的憧憬。
今年中秋佳節,首都河內街頭賣月餅的店鋪紅綠相間,寫著“月餅”字樣的紅燈籠高高掛在店鋪門前。各種品牌的月餅擺滿了貨架。
每年中秋節期間,越南各地都會舉行燈會,對燈籠的設計進行評判,優勝者將獲得獎勵。此外,越南一些地方在節日期間也會組織舞獅活動,通常在農歷八月十四、十五晚上舉行。當地人過節時,全家坐在陽臺上、院子里,或到野外,擺上月餅、水果等各式點心,一邊品嘗美味的月餅,一邊賞月。孩子們提著各式各樣的燈籠,成群結隊地嬉戲。
隨著近年來越南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,千年中秋節的習俗也悄然發生了變化。節日期間,許多年輕人聚在家里,載歌載舞,或結伴外出賞月,以增進同齡人之間的了解和友誼。因此,越南的中秋節在傳統的家庭團圓之外,正在增添新的內涵,逐漸受到年輕人的青睞。
新加坡:中秋節也打“旅游牌”
新加坡是華人占多數的國家,歷來重視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。對于在新加坡的華人來說,中秋節是一個天賜的聯系和表達感激之情的機會。親友、生意伙伴之間互贈月餅,表達問候和美好祝愿。
新加坡是一個旅游城市,中秋節無疑是吸引游客的大好機會。每年中秋佳節臨近,當地著名的烏節路、新加坡河濱、牛車水和華人花園都會煥然一新。
夜幕降臨,當燈光亮起,整個大街小巷的景象處處都是紅色,令人心潮澎湃。
2004年中秋節,耗資7萬美元的祥云龍燈,長300米,高4.5米,矗立在新加坡河畔。每當夜幕降臨,噴水的巨型龍燈通體發光,映照著新加坡河的火紅,十分壯觀。在中國傳統聚居地唐人街,除了從尼泊爾、越南等國家進口的閃閃發光的巨型燈籠外,由1364個小紅燈籠組成的44條小龍為唐人街增添了不少色彩。在新加坡,頗具中國古代園林韻味的皇家園林正在舉辦大型奇幻燈會。這里不僅有深受喜愛的迪士尼系列燈飾,還有巨大的北京天壇和龍形燈飾,格外引人注目。
馬菲:海外華人不忘中秋佳節
吃月餅、賞月、提燈籠游行,是馬來西亞華人世代相傳的中秋習俗。臨近中秋佳節,全馬老字號商家紛紛推出各式各樣的月餅。首都吉隆坡各大商場都設有月餅專柜,報刊、電視臺的月餅廣告鋪天蓋地,營造出中秋節的喜慶氣氛。近日,吉隆坡一些地方的華人社團舉行了花燈游行慶祝中秋佳節。除了舞龍舞獅,還有載著“嫦娥”和“七仙女”的花車徜徉其中。穿著鮮艷服裝的藝術家和年輕人載歌載舞。 .
中秋節是旅居菲律賓的華僑華人非常重視的傳統節日。菲律賓首都馬尼拉的唐人街熱鬧非凡,當地華僑華人紛紛舉辦慶祝中秋節的活動。華僑社區的主要商業街張燈結彩,進入唐人街的主要路口和小橋上掛著橫幅,許多商店出售各種月餅,有自制的,也有從中國進口的。中秋節慶?;顒影ㄎ椠堄涡?、民族服裝游行、花燈游行和花車游行等,吸引了大批觀眾,讓歷史悠久的唐人街充滿了節日氣氛。
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的由來相關文章:
★ 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的由來傳奇
★ 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的習俗
★ 中秋節的由來有哪些傳說
★ 中秋節的由來
★ 中秋節介紹
★ 中秋節的由來與傳說
★ 關于中秋節的歷史淵源
★ 中秋節的由來與習俗介紹
★ 歷史故事——中秋節的由來與習俗
還沒有評論,來說兩句吧...